U盘引导Fedora Live(非烧录法)
用惯了Ubuntu,觉得也该熟悉一下其他的Linux发行版。于是下了一个Fedora 21 Workstation,准备把原来的Win7给盖掉。
由于本人手头只有一个大于2GB的U盘,且已经装了老毛桃引导工具集,所以不考虑用Ultra ISO之类的镜像烧录工具。
既然安装镜像中提供了vmlinuz和initrd,所以就直接用老毛桃自带的grub4dos加载之。但是由于安装镜像是为DVD设计的,所以很多参数都需要调整。废话少说,直接上代码:
kernel (hd0,0)/isolinux/vmlinuz0 root=live:/dev/sdb1 rootfstype=auto ro rd.live.image quiet rhgb rd.luks=0 rd.md=0 rd.dm=0
initrd (hd0,0)/isolinux/initrd0.img
boot
注意:
(1)以上代码是在grub4dos的命令行模式下输入的(可能需要输入c切换到该模式);
(2)其中(hd0,0)代表U盘路径(可能是其他设备,需要通过find命令查找具体的编号),引导镜像中的isolinux和LiveOS两个文件夹必须放在U盘根目录下;
(3)而/dev/sdb1则是载入Linux内核后U盘的路径,如果不确定是否为sdb1,则可以先留空(或不变),若执行到一定阶段后停下来报错“…… /dev/sdb1”之类的信息,则可以转到/dev/disk/by-label下查看U盘所对应的确切路径:
cd /dev/disk/by-label
ls -l
然后重新启动,将其替换/dev/sdb1即可。
(4)如果引导过程中出现问题,可以将kernel后面的参数省略,即:
kernel (hd0,0)/isolinux/vmlinuz0 root=live:/dev/sdb1 rootfstype=auto ro rd.live.image quiet
此问题可能会出现在64位版本的安装过程中。
Red Hat曾经是我使用的第一个LInux发行版(RHEL 4),当时曾经为了IDE硬盘2GB引导边界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,现在想来Linux确然是我从“认识计算机”走向“使用计算机”的instructor。以往觉得Fedora只是好看不中用,而且看过了Ubuntu 9以后就把Fedora遗忘了,然而Fedora21所给我的感觉还是很震撼的。基于Wayland的新界面(虽然默认还是采用x11),从安装到使用,感觉焕然一新。虽然本人并不很赞同gnome桌面的设计风格,但使用起来并没有太大不便(我的电脑?浏览器?这些都用快捷键解决了),而且感觉效率很高(或许是使用xfce过久的原因)。
别的不说,放上两张图,有兴趣的话自己体验吧~
安装画面
Gnome界面
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,转载自:WTZ的小博[ http://wiblog.net/]
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 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